
曾经的唐家墩片区,带着老城区特有的时光印记:路网布局较为集中,马场路单行路段偶有通行不畅的情况,部分高压线路露天铺设,路面难免留下使用痕迹,雨天个别区域易出现短暂积水,藏着老城区发展中待完善的小细节。武汉·理想之地以城市更新为己任,联动江汉区推进5条核心道路改造,不仅打通交通微循环,更重塑区域城市界面,让“堵乱旧”成为历史,为“未来城市理想单元”筑牢基建根基。
为切实改善居民出行条件、提升区域路网连通性,唐家墩路、马场路、马场一路、先锋路、唐蔡路五条道路修缮工程正高效推进。我们将定期公示施工进度,以透明化推进、高效率落实,兑现对市民的民生承诺!
01.
交通提升
从“路网梗阻”到“畅行无阻”
改造前,片区仅靠唐家墩路、马场路维系通行,马场路单向行驶导致“进不来、出不去”,早晚高峰拥堵成为常态。此次5条道路的系统性改造,构建“三横两纵”路网体系,彻底盘活区域交通。

(现状分析图)
路网重构:
双向通行+微循环打通,通勤效率翻倍
核心道路升级:马场路从单行线扩宽为25米红线双向4车道,设计车速30km/h,彻底告别“单向拥堵”;唐家墩作为城市主干道,60米红线搭配50km/h设计车速,西侧慢行空间同步提质,实现“人车分流”。
微循环补位:新建20米宽双向2车道的马场一路、12米宽双向2车道先锋路、15米宽双向2车道唐蔡路,直接连接发展大道与马场路,形成“内场外联”的路网闭环,到二环仅5分钟、江汉路10分钟。
通行能力跃升:改造后5条道路通行能力较此前提升超60%,高峰期车辆出行需求可完全承载,彻底解决“临大路而不通达”的痛点。
细节优化:
科学设计+设施升级,出行更安心
交通组织适配:重点路口采用“右进右出”模式,非高峰时段设置可变车道,避免车辆排队拥堵至主干道;道路标线、电子监控同步更新,提升通行秩序。
慢行系统完善:所有道路均规划独立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,非机动车道采用沥青铺装,人行道搭配防滑仿石砖,盲道设计连续规范,满足全龄出行需求。

(交通改善图)
02.
城市界面
从“杂乱陈旧”到“整洁精致”
如果说路网是区域的“骨架”,那么道路环境就是城市的“脸面”。此次改造不仅修通道路,更通过管线迁改、景观美化、细节提质,让唐家墩片区的城市界面实现“颜值逆袭”。

管线隐形:
告别“空中蜘蛛网”,天空更洁净
高压线路下地:将影响市容的110KV超高压电力管沟、10KV管道迁改地下,马场路南侧电力盖板实现隐形化改造,彻底消除空中线缆杂乱的视觉污染,同时规避电磁辐射隐患。

(电气现状图)
管道系统焕新:同步升级给排水、通信、燃气管线,新增800mm雨水管、1000mm污水管,管网承载力提升3倍,彻底解决雨天积水问题;所有管线集中铺设,避免后期反复开挖。

(排水工程图)
路面与景观:
统一质感+绿植点缀,颜值与实用兼具

(建设规模图)
路面统一提质:机动车道采用SBS改性沥青摊铺,平整耐磨、噪音更低;人行道选用福鼎黑、滨州青仿石砖,与理想之地项目内铺装保持统一,路口采用异形砖过渡,视觉更协调。
细节暗藏匠心:所有井盖采用不锈钢隐形设计,与铺装融为一体;树穴搭配灰色玻璃钢篦子,既防泥土外露又美观;站石、卧石选用芝麻灰花岗岩,车挡采用花岗岩材质,耐用且质感十足。
绿植系统升级:5条道路搭配专属行道树——唐家墩路栾树、马场路合欢、马场一路与唐蔡路法桐、先锋路银杏,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绿,形成“一路一景”的景观廊道,让街道成为流动的风景线。

03.
更新的意义
不止是道路,更是区域价值的跃升

此次5条道路的改造不是孤立的基建工程,而是武汉·理想之地“未来城市理想单元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交通的畅达缩短了通勤时间,让“三镇跑酷”成为过去;城市界面的焕新提升了居住舒适度,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。
未来改造后的唐家墩片区,双向车道车流顺畅,整洁的人行道旁绿植成荫,曾经的“杂乱陈旧”被“精致有序”替代。这些看得见的变化,不仅让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更便捷舒心,更让区域价值实现质的飞跃。这里不再是拥堵的老城区,而是交通便利、环境优美的理想生活主场。真正的城市更新,是从改善一条路、优化一处环境开始,让每一次出行都顺畅,让每一眼所见都舒心。而这,正是“未来城市理想单元”最坚实的底色。

武汉·理想之地
实景示范区
现已正式开放
公园上IMAX视界
建筑面积约130-225㎡
新摩登高能场
ProMax超四代 即将开盘
恭迎阁下 亲临品鉴